其實有關抗日戰爭中共軍與國軍的表現在大陸爭論的相當激烈的,在此論壇的很多臺灣人民估計也很多不了解抗戰時期的實際情況,甚至看見有人說“抗戰時期共產黨只會躲到陝北”之類的言語,相信臺灣當局也沒有把抗戰的真實情況告訴給臺灣人民,所以出現一系列笑話也屬正常。
下面是一轉帖大家可以看看,相關聯接:[URL=javascript:confirmurl('http://bbs.tiexue.net/post2_2264627_1.html');][COLOR=#105cb6]http://bbs.tiexue.net/post2_2264627_1.html[/COLOR][/URL],這個裏面討論的很兇猛的。
向抗日救國的烈士致哀!!!
(一)
以殺死日寇多少來論抗戰功績的話,不知老蔣的嫡系軍(國民黨黨軍)殺了多少日寇?還有,說國共抗戰對比,應該先搞清一個概念--國軍是有多層涵意的。
(1)國民革命軍
(2)國民黨嫡系軍(這應該是真正的國民黨黨軍,其他的都不是)
(3)掛國民黨招牌,擁兵自重的各地方派系,軍閥軍
新四軍,八路軍和國民黨嫡系軍(黨軍),各地方派系,軍閥軍都屬國民革命軍。新四軍,八路軍和各地方派系,軍閥軍雖然都屬“國軍”範疇,但新四軍,八路軍抗戰主張,不管是戰略還是戰術都有別于老蔣的“國民黨嫡系軍(黨軍)”。
各地方軍閥派系國民革命軍和國民黨嫡系軍(黨軍)是不和,甚至是對立的。所以要論功績的話,不要把各地方雜牌軍抗戰功績掛到老蔣的嫡系軍(黨軍)那去。而抗戰後,尤其解放戰爭時百分之八十的國軍都被並編為共軍。這國軍的抗戰功績更和敗逃臺灣老蔣的嫡系軍(黨軍)無關。
因此,國共抗戰功績要客觀比較的話,最好不要貪天之功為己有,掠奪各地方軍閥派系國民革命軍的抗戰功勞。要比,最好就直接拿老蔣的嫡系軍(黨軍)和共軍比。
(二)
即使把各地方軍閥派系國民革命軍和蔣的嫡系軍(黨軍)抗戰功績混合一起為“國軍”所有,“國軍”的抗戰功績也未必就大於共軍。
對比下面的“國軍”和共軍殲敵數目不是更有說服力嗎?儘管共軍武器裝備遠遠比不上國軍,但共軍殲敵數也不比國軍少……
抗戰之初共軍約有三萬人,國軍有近三百萬人。國軍裝備雖然不如日軍,但比共軍還是好得多的。不僅中央軍有不少德械部隊,就是地方軍如倍受排擠的東北軍西北軍之類的裝備也比共軍好得多。抗戰之末,共軍有近百萬人,國軍有四百多萬人。共軍出關部隊從蘇軍手底撿點日本垃圾就高興得了不得,關內部隊多是民兵改編,很多只有長矛土地雷。而國軍有五大主力等全裝的美械部隊。抗戰期間國軍基本獲得全部的美蘇援助,而共軍基本沒有任何外界援助。國軍自始至終都有相當的後方,而共軍的所謂根據地都在敵炮樓底下(通常所說的“敵後”,就是指被日本佔領的區域,共產黨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進行著堅苦卓絕的抗戰),且被分割圍剿,沒有實質意義上的後方。從人員上共軍只有國軍的百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加上裝備援助後方等因素,共軍的實力在國軍的十分之一以下。
說到“抗日主力”,如果是從武裝力量人數以及裝備和會戰規模的表面來看,國軍毫無疑問是“抗日主力”。但如果是從戰略、戰役、戰術和共軍的戰鬥力來說,這“抗日主力”就輪不到國軍來顯擺了(下面就有詳實的資料和統計資料證明)。
那些只會拿武裝力量人數以及裝備和會戰規模簡單對比來唬人的人,是對戰略、戰役、戰術的無知。如果打戰不講戰略和戰術,只會一味硬拼。雞蛋再多,和石頭相碰它最終還得完蛋。
國共兩軍面對的壓力如何呢?
(1)共軍抗擊日軍兵力統計表(1937—1945年)
年代----全部侵華日軍---共軍抗擊日軍兵力---占侵華日軍全部的比例
1937---500000
1938---680000-----400000-----------58.8%
1939---860000-----540000-----------62%
1940---800000-----470000-----------58%
1941---610000-----460000-----------75%
1942---550000-----332000-----------63%
1943---600000-----350000-----------58%
1944---730000-----468000-----------64%
1945---1088500---758700-----------69%
注:
1.共軍於1937年9月出師華北,因此時敵人主要是向我全國進攻,故未作抗擊比例。
2.此材料不包括全部為我所抗擊之日本關東軍數字。
3.此系根據延安總部1945年12月材料。
4.此材料曾經在1946年1月國共和平談判時期公佈過。
(2)共軍抗擊偽軍兵力統計表(1938—1945年)
年代--------共軍抗擊偽軍數----- 抗擊偽軍百分比
1938--- 78000 ----- 100%
1939--- 145000 ----- 100%
1940--- 225000 ----- 100%
1941--- 348000 ----- 100%
1942--- 555000 ----- 100%
1943--- 735000 ----- 90%
1944--- 782000 ----- 95%
1945--- 955782 ----- 95%
注:
1.材料時間1938—1945年8月。
2.材料內容包括華北、華中、華南三地偽軍。
3.統計時間1945年12月(延安總部材料)。
4.此材料曾在1946年1月國共和平談判時期公佈過。
大致來說共軍抗擊的日軍是國軍的兩倍,而抗擊幾乎全部的偽軍是國軍的二十倍以上。總體來說共軍面對的敵偽力量是國軍的三到四倍。
八年抗戰中,國共雙方作戰情況和戰果如下(1937- 1945,不包括東北義勇軍和抗日聯軍戰況——多屬共軍):
國軍:作戰38931次,其中大規模戰役1117次,萬人以上的大會戰21次,計斃傷俘日軍859626人。國軍傷亡失蹤370余萬人。國軍基本上不與偽軍作戰(因為偽軍即國軍,國軍即偽軍,兩者關係隨時會轉換)。
共軍:作戰125165次,千人以上的戰役300余次,萬人以上的會戰一次,斃傷俘敵527422人,此外,殲偽軍1186695人。共軍共付出傷亡失蹤584267人的代價(不包括抗日群眾損失)。
[COLOR=red]也就是說共軍殲滅日軍是國軍的約三分之二,而國軍基本沒有殲滅過偽軍。總殲滅敵偽,共軍約是國軍的兩倍。[/COLOR]
同時,國軍損失了370多萬人,共軍損失不到60萬人是國軍的近七分之一。國軍丟失大片國土,到1944年日軍無處不敗的時候還特別地大敗給日軍,中原一潰千里。而共軍卻是到日軍嘴裏一點點拔回來。
總評,鬼子打國軍是長驅直入,鬼子燒,殺,搶,打到哪國軍就退到哪,再退就是貧瘠的大西北了,鬼子的地盤都是從國軍那裏搶來的!而鬼子打到哪共軍就追到哪,寸土必爭隨形附影如糖蜜相漆,打不死,甩不掉。共軍的地盤都是從鬼子手裏一絲一毫奪回來的(有人說共產黨是“靠”日本發家,這裏就證明共產黨確實是“靠”日本“發家”。其實,在日本全面侵華前,中國是四分五裂的軍閥割鋸時代。大大小小軍閥中老蔣不過是最大一個罷了,誰服誰呀?沒有共產黨奔走呼籲,停止內戰,建立民族抗日統一戰線,老蔣有何能耐將那些傑傲不羈的大小軍閥收歸麾下?你說到底是誰在靠日本侵華“發家”呢?同是靠日本侵華“發家”,可這背後的意義卻有這麼大的差別)。
最後,共軍以國軍十分之一的力量七分之一的損失面對三四倍的敵人取得兩倍的戰果,真可謂以一當十。以雙方力量對比來看,抗戰共軍以國軍1/10力量1/7損失面對4倍敵人取得2倍戰果。誰對抗戰貢獻大,一目了然,而且別忘了國軍是什麼家底又有多少外援。
(此文中所涉及數字由於統計的原因,肯定與真實情況有所出入,但是出入應該不是很大,所列數字仍然具有很大參考價值,基本能夠反映當時真實情況。)
8年抗戰:共軍在廣大人民時大力支援和密切配合下,與敵軍共作戰12.5萬餘次,殲滅日軍52.7萬餘人,殲滅偽軍118.6萬余人,解放國土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1.2億,解放區遍佈19個省區;共軍則由戰爭開始時的5萬餘人發展到120余萬人,民兵達260余萬人。在殲敵作戰的同時,共軍還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維護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1946年1月10日簽訂了《停戰協定》。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卻在虛假地與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同時,積極進行內戰的準備。1946年6月底,國民黨反動派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悍然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軍民英勇地進行自衛,開始了人民解放戰爭。(關於國民黨挑起內戰,從美國外交官向其政府的報告材料中可以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