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广告
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门派
  • 职务总版主
  • 财富1
  • 积分634
  • 经验17284
  • 文章441
  • 注册2008-05-18
中国一汽简介
[B] [/B]序言
  1953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苏联人民的友好帮助下,一汽奠基兴建,1956年建成并投产,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一汽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建设,企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生产单一的中型卡车,发展成为中、重、轻、微、轿、客多品种、宽系列、全方位的产品系列格局;产量从当初设计年产3万辆生产能力,发展成为百万量级企业;企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从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转变;资本结构实现了从国有独资向多元化经营的转变;经营市场实现了从单一国内市场经营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经营的转变。逐步形成了东北、华北、西南三大基地,形成了立足东北、辐射全国、面向海外的开放式发展格局,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面向未来,一汽将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车•社会和谐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B] 工厂创建时期 [/B]
    从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诞生,这是一汽的建厂时期。
    在建厂之前,做了三年准备工作。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莫斯科同苏联签订的协议中,就把建设汽车厂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项目;同年4月,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始了紧张的筹建工作;1953年6月党中央专门为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发了指示;毛主席亲自为一汽奠基题词,并把一汽生产的汽车命名为“解放”。
    在建厂期间,苏联为中国提供了全套的产品设计和工厂设计图纸资料、80%以上的生产设备和整套的工艺装备,派遣了一批专家来厂指导工厂建设和生产准备,为一汽培训了实习生,充分体现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援助。
    在建厂时期,全国各地为一汽输送了优秀的干部和技术工人,培训了大批的青工;每天都有大量物资源源不断运到汽车厂;以建筑五师、机电安装公司为代表的两万多名建设队伍,成为一汽建设工地的主力军。一汽的建成,凝结着全国人民的心血和汗水。
    一汽的建设,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其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好,被人们称之为奇迹。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
 
[B] 成长发展时期 [/B]
    从1956年开工生产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长和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汽有过乘“东风”展“红旗”制造国产轿车等创举,也遇到两次大的干扰和挫折:第一次是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跃进期间,有过急于求成、忽视科学态度所犯的错误,造成设备失修、质量下降,企业管理严重削弱;经过1960年冬季开始的三年整顿,企业的生产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复正常,1965年和1966年,成为开工生产以来最兴旺的时期,被国家表扬为全国大庆式先进企业。第二次干扰是1966年下半年开始的“十年动乱”,广大职工对左的错误有抵制、有斗争。1972年,贯彻周总理批示,狠抓产品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1975年,贯彻邓小平指示,初步进行了企业整顿。
    1977、1978两年,进行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恢复性整顿、重建大庆式企业等工作,使各项经济指标又恢复到“文革”前的最好水平。
    这个阶段,尽管遇到许多干扰和挫折,但各方面的工作仍有一定的发展。在汽车品种上从一个基本型增加到三个。在生产能力上,从3万辆设计能力,提高到6万辆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里,一汽出汽车,出人才,为全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培养输送了一大批干部和技术骨干;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务;还承担了一些援外项目。
 
[B] 换型调整时期 [/B]
    从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车的换型改造时期,又称第二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解放”第二代产品CAl41汽车的设计、试制、实验和定型。从1983年7月开始生产准备,又用了三年时间,到1987年1月1日胜利转产,转产当年就实现了质量、产量双达标,通过了国家的工程验收。在这个时期,还开展了学习日本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建设性企业整顿等活动,为换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换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利润递增包干政策,采取以老养新的办法,自筹换型改造资金;抓住对外开放的有利时机,坚持开放型的自主技术改造;用同时工程、网络技术的方法组织庞大的换型改造工作,完成了不亚于建设一个新厂的工程量。不仅甩掉了“解放”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使老企业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培育了职工奋勇拼搏、开拓进取的创业意识,闯出了一条老企业自主换型改造的路子。
    在换型改造的同时,1984年与1987年,在企业改革与发展上,先后两次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延长利润递增包干期限,扩大了产品自销权、外贸外经权和规划自主权;抓住了上轻型车、上中重型卡车以及上轿车的机遇,并同步进行了大量的扩建、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这个时期,成立了解放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汽车研究所、第九设计院的加盟,加强了一汽技术后方的能力;吉、长四厂紧密联营模式,为一汽加快建设轻型车和轿车生产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B] [/B]结构调整时期
    从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结构调整时期,又称为以发展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时期。
    在这个时期,通过建设一汽轿车、一汽-大众两个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以及兼并、重组、改造轻型车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中、重、轻、轿并举的局面已经形成,轿车和轻型车产销量的比重已经接近50%,重型车已经超过了中型车的产销量。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工厂向集团公司体制的转变,以及由单一的国有资产向多元化资产结构的转变。通过对外合作和开拓国外市场,建立了一汽-大众等一批中外合资企业,产品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实现了从单一的国内市场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
    在这个时期,开展了持续多年的质量总体战、整顿内部经济秩序、推行精益生产方式、集中采购、强化营销管理等活动,有序地解决了一些国家宏观调控期间困扰企业发展的经济难题,并为1999年下半年全国汽车市场复苏,做了充分准备。还通过“801”、“901”人才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为一汽赢得未来奠定了领导人才基础。
    这个时期是生产大发展的一个时期,2001年与1988年相比产量增长5.1倍,销售收入增长22.8倍,职工收入也有很大提高。在全国500家最大企业的排名中,一汽始终处于前10位。
 [B]建设“三化”时期[/B]
    2001年12月,一汽召开的第十一次党代会,宣布一汽第三次创业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提出了“十五”计划时期实现汽车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员工收入“四个翻一番”的目标;2002年,一汽把“四个翻一番”目标进一步延伸和发展,提出了适应入世要求“建设新一汽”的构想,确立了要在五年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三化”目标。从此,一汽进入了建设“三化”新的发展时期,实际上这个时期的许多工作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了。
[TABLE][TR][TD][B]向“三化”目标迈进[/B][/TD][/TR][TR][TD=2,1][TABLE][TR][TD][ALIGN=left]党的十六大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结合企业实际,一汽集团公司提出了“建设新一汽”的构想,确定要在五年或更长一点时间内,实现“规模百万化、管理数字化、经营国际化”的目标。[/ALIGN][ALIGN=left]“规模百万化”,就是要建设百万量级的现代化企业,把企业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大,在做大的同时做强,并利用整车形成的规模效应,拉动零部件企业及相关衍生经济的发展,实现“龙头带动、全面发展、协调共荣”的企业发展新格局。[/ALIGN][ALIGN=left]从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走向看,以汽车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热点即将形成;汽车性价比更加合理,加速了汽车潜在需求向现实消费的转化,为拉动汽车工业发展、加快轿车全面进入家庭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适应这个新的形势和新的竞争态势,一汽做了大量工作。按照“把航空母舰变成联合舰队”的战略构想,加快体制结构调整,构建起了“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格局;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实现了与天汽联合、与丰田联手,控股川旅,同时,果断地从自身不具备优势的领域退出,企业经营从东北延伸到华北、华东、西南等地,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2002年一汽产销量达到58万辆,销售收入达到840亿元,2003年一汽产销量和销售收入将会有更大突破。一汽将按照“以用户为中心,以产品为龙头,以效益为落脚点,滚动发展,分步实施”的总体发展规划,轿车突出“跟”,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始终保持与国际发展趋势同步;中重型车突出“干”,干好国情车,使以我为主的产品、技术始终比中国市场要求快一步;轻型车突出“借”,借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开拓新的市场;加快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资本结构的调整,突出主业,抓好“一个产品开发中心,采购和营销两大网络,焊装、涂装、总装三大工艺和发动机、变速箱、桥三大总成”的“1233”投资重点;按照模块化、部件化、零件化和体系化管理模式加快“下跳棋”战略实施;按照“养干分开,管理放大,决策集中”的管理思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按照“养干分开,离岗轮训,竞争上岗”的用人方针,加快企业用人市场化进程,推进企业发展,早日实现“规模百万化”。[/ALIGN][ALIGN=left]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管理数字化”,是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以“市场链”为导向的科学管理机制。一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基础网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CAD、CAM、CAE等技术已经在产品、工装设计中广泛应用;PDM系统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在研发部门和生产准备部门实现CAD、CAPP数据集成;引进和自主开发的ERP系统,已经在集团公司和基础较好的子公司运作。下一步,将采取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规范基础信息,理顺业务流程,培养和选拔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完善信息化规划方案,建设好以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OA自动化办公系统为标志的信息系统,加快“管理数字化”进程;从“0和1”做起,抓好基础工作,做好原始数据的积累、整理和分析,形成数字化的管理模块,在模块支撑下形成独立完整的规划、财务、采购、营销、研发等体系,增强体系竞争能力;同时,还要树立全新理念,加快创新步伐,建立汽车工业自主创新体系,依托高新技术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ALIGN][ALIGN=left]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步伐,推动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加大对外合资合作力度,实现经营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就是将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大环境之中,增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能力,将一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汽车工业集团。[/ALIGN][ALIGN=left]从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看,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已十分明显。加入WTO以前,中国企业可以靠保护政策分享一块独立的中国市场;加入WTO以后,市场共享,中国的市场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独享市场,而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引进来,走出去,走经营国际化的路子,构建和完善合理的体系布局,不仅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而且将使企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有主动,赢得市场先机。[/ALIGN][ALIGN=left]一汽在推进经营国际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拥有49个中外合资企业,引进、应用了一系列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思想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02年以来,实现了与丰田的合作,补充和完善了乘用车产品线;同时,与德国大众公司的合作也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双方在许多领域达成了共识;与日本马自达公司及世界许多知名公司的合作正在逐步展开,整车及零部件的出口也取得明显效果,一个面向国际的新一汽正逐步展露在世人面前。[/ALIGN][ALIGN=left]顺应国际化发展的潮流,一汽将坚持“民族品牌,开放发展”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对外合资合作力度,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在高端产品上,学习和借鉴国际汽车企业的新技术,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始终保持与国际发展趋势同步;在中低端产品上,干好自己的品牌,使产品、技术始终比中国市场要求快一步,并不断发展壮大,争创“解放”汽车世界品牌;在提高创汇能力上,扩大整车及零部件出口,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竞争力;在队伍建设上,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竞争促学习,强化培训,完善学习培训机制,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从人才素质上率先与国际接轨;同时,要加快企业改造,以全新面貌参与合作,变老国企历史的包袱为竞争的财富,将布满墨迹的旧画调整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ALIGN][/TD][/TR][/TABLE][/TD][/TR][/TABLE]
风之帝国校务管理系统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回复帖子 注意: *为必填项
*验证信息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用户
*帖子名称
内容(最大50K)




其它选项 Alt+S快速提交
 


Powered by LeadBBS 9.1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625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