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黑道人物的介入,每到各种选举前后,与选举有关的各种暴力事件就不断发生。如在1982年底乡(镇)市长及县市议员选举中,全省发生重大流血暴力事件有云林、彰化、桃园等6个县市。在1990年“立法委员”与县市长选举中,暴力流血事件蔓延了台中市、云林县等15个县市,占台湾23个县市的65%。在选举期间,发生候选人或助选人员被杀害、纵火、殴打、绑架、恐吓、勒索等暴力事件十分普遍。以1982年的台湾乡镇市长(第九届)及1986年乡镇市民代表(第十二届)为例,全省乡镇市长、代表会主席、副主席及代表,遭杀害、杀伤、殴伤、恐吓、勒索、挟持等案件高达51起。上述乡镇市长及代表会代表等任内,涉及打伤助选员、贿选、枪械使用、勒索、伤害、开设赌场、妨碍公务等案件,以致被收押或判处徒刑的案件,高达147起。在1989年“立法委员”选举期间,发生选举暴力事件45件,遍布14个县市。在这些暴力事件中,共有4位候选人或助选人被杀害;2位候选人遭绑架;11位候选人遭电话或刀枪恐吓;有5位候选人被殴打、住房被破坏;有6件相关的纵火案与勒索案。可以说每到选举,岛内便是血腥风云,枪声不断,暴力事件频传。
黑道介入选举,一般而言,视其黑道帮派性质而略有差异。台湾黑道有社会型黑道、经济型黑道与政治型黑道之分。社会型黑道是以勒索、恐吓、威胁等索取金钱为主要目的,常以流窜型黑道分子或本地黑道与外地黑道结合进行,是选举血腥暴力的主要来源,给候选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经济型黑道多从事非法与合法的事业,介入助选则是以威胁、强迫等方式进行买票、盯票与护票,对选举结果影响甚大,与黑道及派系无关的中产阶级精英很难在这类选举中获胜,而有实力的黑道分子或黑道支持的人物则常常当选。政治型黑道是台湾黑道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由社会型、经济型黑道发展而来,这些黑道兄弟不是具有刑事前科或犯罪记录,便是曾被地方警察局列管的黑道分子。政治型黑道多半是本地黑社会出身,他们介入政治的途径就是通过参与选举进入地方政坛。
政治人物为获得黑道势力的支持,需要经常与黑道大哥往来,以建立关系。在台湾,只要有黑道大哥被杀或去世,其葬礼之隆重,前来祭奠的高官之多,不亚于任何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的葬礼。如前几年彰化县一位黑道大哥因黑吃黑被人开枪打死,治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竟是国民党的前“立法委员”,副主任委员是院长级的高层人士,参加葬礼的更是高官商贾云集。在1996年初又一位黑道大哥的葬礼上,台湾三大党均有要员参加。
政治人物何以不怕社会舆论谴责而敢于公开参加黑道人物的隆重葬礼?道理很简单,黑道大哥是地方一股政治社会势力,对选票有重要影响,许多政治人物就是靠这些大哥的支持当选的,他们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若不在葬礼中有所表现,这些政治人物在下次选举中就别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参加黑道大哥的葬礼,不过是政治人物经营、建立基层势力的一种必要手段而已。其实不仅在黑道大哥的葬礼中,而且在与黑道人物相关的红白喜事中,均会有政治人物的光临或送礼。在许多不同场合的宴会上,或在私下的聚会活动中,黑道与商贾、政客相互称兄道弟,往来密切。
每到选举,台湾当局也会进行扫黑,但这只是给民众做样子,抓一些黑社会的小兄弟,而不会真正触动有势力的黑道大哥,甚至还要用这些黑道大哥为自己服务。一位黑道兄弟说:“以前选举也会扫黑,政府说是清跑道,但我们真正有影响力的兄弟根本不必理会或跑路,因为候选人需要我们,会设法维护我们安全。有的兄弟自己跳出来参选时,警方还要派员保护他们。”即使因扫黑而逃到海外的黑道分子,也不忘关心岛内的选举活动,在选举期间便打电话回台湾,向亲朋好友拉票,支持他们的候选人。有些黑道人物交代在岛内的小兄弟前往自己支持的候选人处捐款或暗中客串保镖。
国民党与黑道的关系之密切,甚至超过黑道兄弟之间的关系。在一次“立法委员”选举中,“四海帮”老大“大宝”陈永和,不支持自己的兄弟蔡冠伦,反而支持国民党的“立法委员”候选人,足见国民党对黑道人物的依赖程度。1994年台北市长选举,国民党上层通过警界高官请该帮“大宝”陈永和召开帮派首脑会议,动员江湖好汉支持国民党候选人黄大洲。“大宝”鼎力相助,动员兄弟支持。但后来李登辉改变策略,采行“弃黄保陈”(放弃黄大洲,改为支持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以共同对付可能当选的新党候选人赵少康),结果让陈水扁当选,这让“大宝”非常生气,大骂找他帮忙的国民党党工和警官不是东西。
黑道人物出钱出力支持国民党候选人或其他政治人物,当然是希望有所回报,不仅希望能得到各种经济利益如工程承包、经营企业,而且一旦兄弟犯案出事,以便有这些达官贵人能为自己说情护航,保护自己,或者重刑轻判,轻刑不判。这才是黑道与政治人物相互利用关系的本质所在,也是黑金政治共生结构存在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