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意机构多,从乡镇市的民代会到县市议会、省议会(已废除)再到“立法院”与“国民代表大会”(已虚化),形成一个庞大的民意机构体系,各级民意代表达数千人之多,形成一个权贵阶层。尤其是县市议会以上民意代表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与地位,更有重大的经济利益,于是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目标,而拥有雄厚财力与广泛政商关系的商界老板、财团“金主”纷纷进入民意机构。这种金权结合的民意机构,被媒体称为“金山堆成国会的权力巅峰”。
20世纪90年代初,“国民代表大会”、“立法院”与“监察院”三个“中央”级民意机构中的多位负责人,均为具财团背景的人士。如前“立法院院长”刘松藩拥有多个家族企业,更是昔日“立法院”“十三兄弟会”政商团体重要成员;“副院长”沈世雄担任多家企业的董事长与顾问;前“监察院副院长”林荣三更是联邦建设集团的大老板与“三重帮”势力的代表人物;前“国民代表大会”秘书长陈金让家族财力也十分雄厚。
“立法院”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民意机构,是拥有法案、预算审查、同意权的“国会”。然而许多财团老板或财团代理人进入“立法院”,不仅为“立法”的正当性埋下了隐患,更成为“立法委员”角逐利益的场所。在1989年开始全面直选的第一届“立法院”内,不少商界人士或财团所支持的人当选“立法委员”。其中,投资新开放银行业与证券业的“立法委员”,形成所谓的“立法院”“银行帮”与“证券帮”。如“立法委员”王世雄与王志雄兄弟(高雄华荣集团王玉云家族第二代)主导投资中兴银行,王令麟(力霸集团王又曾家族台湾民意机构第二代)投资中华银行,蔡胜邦(“三重帮”联邦建设集团主要代表)投资联邦银行,张平沼(台中仓储)与沈世雄(烨兴钢铁)投资华信银行等。参与证券业投资的“立法委员”则包括吴德美(宝来证券)、沈世雄(富都证券)、张世良(大顺证券)、黄正一(九华证券)、王志雄(元富证券)、林宏宗(宏华证券)、林锡山(六二证券)、张平沼(金鼎证券)与梁许春菊(台凤证券)等。
在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中,许多工商界人士通过选举进入“立法院”,成为商界人士进入“立法院”人数最多的一次。在1995年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中,社会上出现了反金权的声音,不少财团“立法委员”因声望不良而退出选举(如华隆集团掌门人翁大铭、吉悌电信公司董事长刘国昭、安锋集团吴德美、“三重帮”蔡胜邦等退出选举,进入幕后支持自己的代言人),但仍有许多具财团背景的人参选,并有不少人当选。在300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与监事中,有20位参与角逐“立法委员”,其中有15位当选。在1998年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中,有财团背景或财团支持或经济实力雄厚的参选者战绩依旧辉煌,当选者众多。据台湾《商业周刊》调查,在新当选的“立法委员”中,有92位具有商界背景(按行业重复计算),占全体“立法委员”的408%;若不按行业重复计算,有经营事业背景的“立法委员”66位,约占总数的1/3。在这些有财经背景的“立法院”中,涉及各个党派,其中国民党占663%,民进党占196%,无党籍占33%,其他党派占108%。
最引人争议的则是“立法院财政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掌握财经政策方面的法案审议大权,特别是对货币金融政策走向与重大财经政策的制定均有重大影响,因此为各财团与地方势力的代言人或商界“立法委员”所看重。第四届“立法院”第二会期计划对信用合作社合并、银行法、信托业法、保险法、土地税法、公益彩券条例等重要法案进行审查,这些“游戏规则”攸关财富商人刘泰英(左一)与李登辉(左二)、陈水扁(右一)往来密切的重新分配,于是负责这类法案审查的“财政委员会”成为各势力角逐的目标,计有62位“立法委员”登记角逐21个席位,竞争十分激烈,最后只好通过抽签决定人选。但抽签却发生意外,导致争议持续一个多月不能决定人选。在现实考虑下,朝野“立法委员”经过协商,达成一项共识决定,国民党9席,民进党7席,新党4席,无党籍1席。
然而,即使抽签决定,也不能避免金权交换,未抽中者可以花钱买签,而抽中者可以高价出售。其中,原未抽中的国民党籍“立法委员”何智辉、罗明才与王令麟三人与抽取的三人交换,终于得以入主“财政委员会”。据说1席“财政委员会委员”的价码达到500万元。在21位财政委员中,许多人有显赫的企业或财团背景。如林宏宗是宏总建设集团的董事长;杨文欣是长亿集团的重要代表;何智辉是欣欣大众公司副董事长,妻子王素筠是嘉畜公司董事长(均是华隆集团的代表);王令麟是力霸集团的代表(任远东仓储公司董事长,力霸公司董事,也是国民党政策委员会副主委,负责督导财经政策);谢章捷是员林信用合作社的前任监事主席与多家企业负责人(妻舅黄上扬是前任员林信用合作社理事主席);医生出身的林耀兴,岳父廖泉裕是台湾公共工程委员会副主委,妻舅廖信杰是一家环保工程公司总经理。尽管“财政委员会”也有民进党与新党成员,但在有1/3委员出席就可开会达成决议的情况下,以国民党为主的“立法院”是岛内政治斗争与金权交易的重要场所“财政委员会”就有权掌握审查大权,可为特定利益集团护航。
|